钣金加工涉及剪切、折弯、冲压等多道工序,操作时需严格遵循规范以确保安全和加工精度。以下是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,涵盖安全防护、设备操作、工艺要点等方面:

一、安全防护细节
1. 个人防护装备(PPE)穿戴
头部:在车间内必须佩戴安全帽,尤其在有高空作业或设备上方有移动部件时。
眼部:进行剪切、打磨、焊接等工序时,需佩戴防飞溅护目镜或面罩,防止金属碎屑入眼。
手部:操作尖锐工具(如剪刀、冲床)时戴防滑手套;接触高温部件(如焊接后的工件)需用耐高温手套。
脚部:穿防砸钢头鞋,避免重物坠落砸伤脚趾,鞋底需防滑以防滑倒。
服装:穿着合身的工装,袖口、裤脚收紧,禁止穿宽松衣物或佩戴饰品(如项链、手链),防止卷入机械。
2. 作业环境安全
场地:保持工作台面整洁,避免工具、废料堆积,通道畅通无障碍物。
照明:确保操作区域光线充足,尤其在精密加工或检查工件时,避免因视线不良导致失误。
警示标识:设备危险区域(如冲床冲压区、剪切刀口)需张贴明显警示标志,非操作人员禁止靠近。
二、设备操作规范
1. 开机前检查
机械部件:检查设备传动系统(如皮带、齿轮)是否松动,润滑部位是否缺油(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)。
安全装置:确认冲床的急停按钮、光电保护装置、剪切机的安全挡板是否灵敏有效。
模具 / 刀具:检查模具是否安装牢固,刀刃是否锋利(钝刀易导致工件变形或设备过载),模具磨损超限时需及时更换。
2.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
禁止行为:
严禁用手直接接触正在运行的刀具、模具或工件,如需调整,必须先停机断电。
冲床操作时,必须使用专用工具(如镊子、推杆)取放工件,不得将手伸入冲压区。
负载控制:加工工件的厚度、硬度不得超过设备额定参数,避免超负荷运行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。
异常处理:设备运行中出现异响、振动或异常发热时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并切断电源,通知维修人员处理。
3. 停机后维护
关闭设备电源,清理工作台及设备表面的金属碎屑,防止锈蚀或堵塞导轨。
对模具、刀具进行清洁和防锈处理(如涂抹防锈油),并妥善存放。
三、工艺操作细节
1. 材料预处理
表面检查:加工前确认板材无裂纹、锈迹或严重变形,否则可能导致加工后工件报废。
尺寸核对:按图纸要求测量板材尺寸,确保下料尺寸准确,避免因材料误差影响后续工序。
去毛刺:剪切后的板材边缘常有毛刺,需用砂纸、打磨机或去毛刺机处理,防止划伤操作人员或影响后续折弯精度。
2. 折弯工艺要点
模具选择:根据板材厚度和折弯角度选择合适的折弯模具(如 V 型槽模具),模具开口宽度一般为板材厚度的 8-10 倍(如 2mm 钢板选 16-20mm 开口)。
定位校准:使用定位块或标尺校准折弯位置,首件折弯后需用角度尺测量,确认符合图纸要求后再批量生产。
压力控制:折弯时缓慢施加压力,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板材过度变形或模具损坏,薄板折弯需更精细调控。
3. 冲压操作要点
模具安装:冲压模具需严格对齐上下模中心,用螺栓紧固后进行空压测试,确保模具闭合时无偏移。
送料定位:使用送料机或定位挡板固定板材,确保冲压位置准确,批量生产时定期检查定位精度。
废料处理: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废料(如小圆孔)需及时清理,避免堆积在模具或工作台上影响操作。
4. 焊接与组装
焊接前:钣金件焊接部位需去除油污、锈迹,确保焊接牢固;对薄板焊接需控制电流,避免烧穿。
组装校准:多部件组装时,先用夹具固定,检查尺寸和垂直度,再进行点焊或满焊,防止焊接变形。
四、质量控制细节
首件检验:每批工件加工前制作首件,检查尺寸、形状、表面质量(如平整度、毛刺)是否符合图纸,确认无误后再批量生产。
过程巡检:加工中定期抽检工件,尤其在设备调整或更换模具后,避免批量不合格。
表面处理:根据需求进行喷涂、电镀或氧化处理,处理前确保工件表面清洁,无油污或灰尘,以免影响涂层附着力。
五、应急处理与安全意识
划伤处理:若操作中被金属碎屑划伤,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,涂抹碘伏消毒,伤口较深时需就医打破伤风针。
火灾预防:钣金加工中打磨、焊接可能产生火花,需远离易燃物(如油污、清洁剂),现场配备灭火器。
培训要求: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,新员工需在熟练工指导下操作,严禁无证上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