冲压加工具有高速、高压的特点,操作过程中存在机械伤害、物体打击等风险,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事故的关键。以下从作业前准备、作业中操作、作业后整理及应急处理等方面,详细介绍冲压加工的安全操作规程:

一、作业前安全准备
设备检查
检查压力机(冲床)的运行状态:开机前确认离合器、制动器灵敏可靠,滑块运行平稳无卡滞,急停按钮功能正常(按下后能立即停机)。
检查模具安装:确保模具牢固固定在上、下模座,凸模与凹模间隙均匀,定位装置、卸料装置(如卸料板、顶料杆)完好,无松动或变形。
检查安全防护装置:确认防护栏、光电保护器、双手启动按钮等安全装置有效(如光电保护器被遮挡时,设备应立即停机),严禁拆除或短接防护装置。
个人防护
穿戴符合规定的劳保用品:必须穿紧身工作服(袖口扎紧,避免被卷入)、戴防护手套(防止工件划伤),长发需盘起并戴安全帽或发网,禁止佩戴围巾、项链等易缠绕的饰品。
禁止穿拖鞋、高跟鞋操作,鞋底需防滑(防止站立不稳)。
材料与环境准备
确认加工材料(板材、卷料)的规格、厚度符合模具要求,去除材料表面的油污、毛刺或杂质(避免影响冲压质量或造成模具损坏)。
清理作业区域:工作台面不得堆放无关物品(如工具、零件),通道保持畅通,照明充足(避免因视线不清导致误操作)。
二、作业中安全操作
开机与试冲
开机时需确认周围无人靠近设备运动部件(如滑块、模具),按设备规程依次启动电源、油泵、离合器,空转 1-2 分钟,观察设备有无异常声响或振动。
首次使用新模具或更换模具后,必须进行试冲:先手动盘车(或点动操作),确认模具运动轨迹正常、无干涉,再进行 1-2 件试冲,检查工件质量及设备运行状态,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。
正常操作规范
严禁用手直接伸入模具闭合区域取放工件或清理废料,必须使用专用工具(如镊子、钩子、磁性吸盘)辅助操作。
操作时集中注意力,严禁边操作边聊天、玩手机或做其他无关事项,避免因分心导致手部进入危险区域。
采用双手启动按钮时,必须双手同时按下(防止单手操作时另一只手误入模具),严禁用脚或其他物体代替手操作按钮。
加工过程中若发现工件卡住、模具异响、设备漏油等异常情况,应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电源后再排查原因,严禁在设备运行时检修。
禁止超规格使用设备:不得冲压超过设备公称压力的工件,或在同一模具内同时放置多件材料(避免超载导致设备损坏或工件飞出)。
废料与工件处理
及时清理模具内的废料(如冲下来的边角料),防止堆积过多导致卡模或废料弹出伤人,清理时必须停机操作。
堆放冲压件时需稳固,避免堆叠过高倾倒(高度一般不超过 1.5 米),搬运时轻拿轻放,防止工件边缘划伤手部。
三、作业后安全整理
停机与断电
工作结束后,先将滑块停在上死点(最高位置),关闭设备电源、气源(液压或气动设备),确认设备完全停止后再进行后续操作。
整理剩余材料和成品,将废料放入指定回收箱,避免废料散落造成绊倒或划伤。
模具与设备保养
拆卸模具时需小心轻放,清理模具表面的油污和铁屑,涂抹防锈油后妥善存放(避免受潮或碰撞)。
对压力机的导轨、滑块等运动部件加注润滑油,检查螺栓、螺母是否松动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。
现场清洁
清扫作业区域的铁屑、油污,擦拭设备表面,保持工作台和地面整洁,填写设备运行记录(如生产数量、异常情况)。
四、应急处理措施
机械伤害事故:若发生手部被夹、划伤等情况,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,拨打急救电话(如 120),同时采取简单止血措施(如用干净纱布按压伤口),等待专业医护人员救援。
设备故障:如设备卡模、电机冒烟等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断开总电源,通知维修人员处理,严禁非专业人员擅自拆卸设备。